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目标,国家政策对于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的预期将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日前,燃料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重塑股份披露了其科创板IPO首轮问询回复函,表示公司Prisma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2020年共实现销量111台,销售收入8,816.26万元,已具备商业化实质。
此前,生态环境部表示,目前已经组织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根据WRI统计数据,中国的碳排放41.6%由发电和供热行业贡献,23.2%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用能,7.5%来自交通运输领域,以上3个领域碳排放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72%。而同时沾边三个领域的汽车行业,被认为是“碳中和”节能减排的大户。
随着“碳中和”、“碳交易”的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燃料电池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加快。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燃料电池系统国产化程度约达60%。随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深化,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重塑股份的Prisma 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使用的就是公司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堆。公司表示,在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领域持续投入研发,保持核心技术先进性,助力推动燃料电池国产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重塑股份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展示的Prisma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的升级产品—— 130kW Prisma12+燃料电池系统及其配套Electra电堆荣获了TÜV莱茵全球首张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性能指标评估证书。
TÜV莱茵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总经理李卫春表示:“此次重塑股份获得TÜV莱茵全球首张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性能指标评估证书,充分展示了其在业内的技术实力和领先地位。”
据了解,重塑股份的燃料电池技术在长三角、珠三角、华北、华中等境内市场及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均有所应用,区域应用覆盖广泛。随着燃料电池行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及公司市场拓展力度的加大,公司有望在更多地区更为深入地开展业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